滴滴顺风车上线三年多,曾有过骄人业绩,但是连续发生的恶性事件让顺风车陷入“不顺”之中,除了滴滴无限期下线顺风车,高德也暂时下线顺风车,以拼车为主营业务的嘀嗒也悄悄下线夜间(23:00-5:00)顺风车业务。

不口否认的是,顺风车的存在的确解决了一部分囊中羞涩人群的出行需求,比起一刀切的处理方式,更多的人关心顺风车如何才能解决漏洞,它的未来又在哪?

安全事件频发让人心忧

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,8月24日14时许,遇害者赵某在顺风车上已预感自己身处危险,曾向朋友发出求助信息。随后,朋友拨打遇害者电话,但已关机。在确定赵某失联后,朋友随即拨打滴滴客服热线,要求提供顺风车车主信息,滴滴客服表示“将由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,会在1小时内回复。”

随后的一小时里,该朋友6次拨通客服电话,询问顺风车车主相关信息,但滴滴客服给出“一线客服没有权限”“您的反馈我们会为您加急标红”等回复。即使在警方介入后,滴滴方面也并未尽快提供车主相关信息,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警方办案。

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,这就是问题的所在,滴滴客服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并主动和警方沟通。

8月28日,滴滴官方发布道歉,表示将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,同时对顺风车业务模式重新评估,在安全保护措施没有获得用户认可之前无限期下线。《IT时报》记者目前了解到,目前滴滴因后台系统升级,已经停止了新注册司机。

恶性事件发生后,多地相关部门责令滴滴进行整改,否则将采取撤销经营许可证、App下架等措施。

上海市交通委相关人士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滴滴顺风车在上海的业务经营活动本身已涉嫌违法,其并未在管理部门进行过备案,运营情况和相关数据也没有上传给行业管理部门,“上海仅有嘀嗒拼车等两家平台完成了备案。”

据了解,上海正在制定网约车平台及顺风车业务的监管实施细则,也有望于近期发布。

滴滴司机转战嘀嗒

顺风车刚上线时,由于价格比较便宜,受到了众多用户的喜欢。不过,现在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,让很多用户却步。

“一般长途的我选择出租车,短途的我才会选择顺风车或快车。”在用户康小姐看来,“虽然现在是顺风车出了事,但实际上很多顺风车司机是全职的,和快车几乎一样。关键在于平台不能放松对司机的审核,不能降低准入门槛,否则不管是顺风车还是网约车,都会出现安全事件。”

在上海一个顺风车车主群里,前两天热烈地讨论着乐清女孩被害一事,不过当滴滴宣布无期限下线顺风车后,这两天车主们讨论的是未来的出路。车主万师傅用滴滴顺风车已经两年了,滴滴下线顺风车之后,最近几天他转战到了嘀嗒上,和万师傅一样开顺风车的司机也都转战到了嘀嗒上。“虽然根据规定,顺风车一天只能接两单,且对接单范围有限制,但只要发布行程,总有接不完的单。”正常情况下,万师傅每天的顺风车在10单左右,他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这次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滴滴顺风车下线,而是其它平台也对顺风车做了限制。“像我现在做的嘀嗒,23点以后就不能做了,实际上,23点以后是生意最好的时候,地铁基本停运,出租车涨价,很多人会选择顺风车。”

顺风车管理漏洞尚难弥补

顺风车出事,平台应该承担什么责任?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上海市百良律师事务所何轶智律师对《IT时报》记者表示,顺风车司机与打车平台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尚无定论,打车平台需要对顺风车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边界尚未可知,但是打车平台作为企业,对车主身份的审查力度是否能够达到排除“高危人员”的程度还是值得思考的。

2016年11月,交通部、工信部等正式发布了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,其中就有关于对“私人小客车合乘”(即顺风车)的规定,有分析人士认为,《办法》提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,平台默认不合规的网约车流向顺风车市场。

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分析师陈礼腾看来,顺风车作为典型意义上的C2C共享经济,供需双方通过第三方连接平台实现交易,其中的细节管理难度远远大于B2C模式,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尚难做到严密的管理。顺风车作为基于信任的出行解决方案,在实际情况中很难避免出现问题,因此严密完善的监管机制事实上成为避免问题的关键,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司机审核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背景确认,潜在风险识别、流程制度设计、快速响应等方面都存在亟待改善的地方。

此前,有消息称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启动上市,目前最新估值约550亿美元,而连续发生的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事件,可能对其上市产生影响。“如果永久关闭顺风车,在当下网约车产品想象空间受限于政策和人力成本的大背景下,滴滴就成为一个大号的出租车公司,估值和业务想象空间将大打折扣。”一业内人士分析称。